昆山法院三大平台护航青少年成长 | ||||||
| ||||||
2014年以来,昆山法院在做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特色法治学校”、“法制教育室”、“少年法庭励志学校”三大平台,构建起了校园普法宣传、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涉罪未成年人帮扶“三位一体”的延伸工作格局,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特色法治学校”推进校园普法宣传。与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共建“特色法治学校”,提升未成年人守法用法意识,营造良好校园法治环境。设置“校园法官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武警某中队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及国防教育;在国家宪法日举办“宪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分别荣获江苏省二等奖和苏州市一等奖;成立以“法官妈妈”纪珍为首的法治校园宣讲队,在全市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法制专题讲座20余次;在“六·一”儿童节及“国际禁毒日”期间,举行法院主题开放日,邀请50余名学生参观法院、参加法制文化活动、旁听庭审;编印校园伤害案件典型案例警示手册30000余份,向全市中小学发放;组织学生拍摄法治微电影《懵懂路上》,获团中央“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活动”微电影大奖赛网络人气奖、苏州市新媒体普法优秀创新案例三等奖。 “法制教育室”开展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在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站”,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以及被处以治安拘留以下处罚的违法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对实施同类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定期开展集中授课;根据个体不同情形,不定期地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以采取针对性矫治措施;适时邀请违法青少年的父母、老师、亲属等最信任的人员到场,用亲情与温暖打动青少年的心灵;引入心理专家,借助心理干预手段,对违法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正和情绪引导,消除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及由此产生的叛逆对抗心理。迄今共对20余名违法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无一人再犯。 “少年法庭励志学校”强化涉罪未成年人帮扶。建立“少年法庭励志学校”,以羁押在看守所内已决、未决的涉罪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由昆山法院、昆山市局委办、大中专院校等志愿者组成的教师团队18人,采用课堂教育与专题活动相结合、思想改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法院主导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帮扶活动,积极为涉罪羁押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学校成立五年来,已陆续开设课程十六门,涵盖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劳动技能、文化修养四个方面,累计开展课堂式教育超过500课次,接受教育400余人,举行征文演讲比赛、励志讲演培训、优秀学员奖励、节日联欢、集体生日成人仪式等文化活动30余次,并开展军事队列训练,强化纪律意识。通过教育活动,适当弥补涉罪未成年人知识、技能缺陷,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是非辨别、教授自我约束,并促其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正常人际交往能力,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截止目前,励志学校学员的再犯罪率保持在1%以下,该项工作制度在2014年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法学会联合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